@中國新聞網
今天是5月22日,昨天有哪些兩會要聞不能錯過?今日又将有哪些日程安排?一起在小新這份 “兩會晨報”中,一探究竟吧!
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
開幕會上,全體與會人員默哀1分鐘,對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政協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
21日下午,政協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正式開啟。6位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針對“公共衛生體系完善”、“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畢業生就業”等熱點問題,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回答記者提問。
我們在前線能夠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文化的力量、體制的力量和國力的力量,為取得抗疫的重大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
在全世界都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醫利用自身體系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給患者短時間内診療處方用藥。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王階
目前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國家使用上了北鬥。今年北鬥全球系統建成後,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北鬥都會向你提供滿意的服務。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
本次大會會期7天,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大會議程有9項,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審議民法典草案,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等。

中國從2007年起每年都向聯合國提交軍事開支報告。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麼“隐性軍費”問題。中國國防費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長期保持在1.3%左右,遠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
新冠病毒溯源是嚴肅的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和醫療專家進行科學探索,基于事實和證據作出科學判斷。通過轉嫁責任來掩蓋自身問題,既不負責任,也不道德。中方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
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香港特别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新的形勢和需要,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是完全必要的。



2020年中國“兩會時間”21日正式開啟。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關鍵詞”有哪些?
關鍵詞一:經濟運行
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将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号。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認為,中國經濟複蘇正在全面加速,有助于提振全球經濟。“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關注中國兩會和中國的經濟成就。”
關鍵詞二:全面小康
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國際社會普遍關心,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下,中國如何确保實現目标,在人類減貧和發展史上寫下新篇章。
墨西哥通訊社社長聖胡安娜·馬丁内斯表示,墨西哥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和減貧經驗可供墨西哥借鑒。因此,對于今年兩會,墨通社十分關注中國脫貧工作、農村發展等話題。
關鍵詞三:公共衛生
新冠疫情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國如何完善自身公共衛生體系、如何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作貢獻,也是國際社會關心的兩會議題。
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負責人、希臘學者喬治·措戈普洛斯關注中國兩會對公共衛生議題的探讨,包括提高危機預警能力、加強生物和醫藥研究、防止疫情卷土重來等。
關鍵詞四:國際合作
疫情沖擊下,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暢通,有助于盡快恢複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意願。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說,期待在今年兩會看到中國圍繞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定世界産業鍊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五:對外關系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疫情“黑天鵝”,中國的對外政策也備受矚目。
《墨西哥日報》、阿根廷《号角報》等拉美地區媒體人士表示,中國和美國是世界大國,中美關系走向對全球有着深遠影響,對毗鄰美國的拉美地區更是如此。他們非常關注兩會上關于中美關系的話題。
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
審查國務院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審查國務院關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及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2020年中國“兩會時間”21日正式開啟。特殊時期召開的中國兩會備受世界矚目。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關鍵詞”有哪些?
關鍵詞一:經濟運行
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将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号。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認為,中國經濟複蘇正在全面加速,有助于提振全球經濟。“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關注中國兩會和中國的經濟成就。”
關鍵詞二:全面小康
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國際社會普遍關心,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下,中國如何确保實現目标,在人類減貧和發展史上寫下新篇章。
墨西哥通訊社社長聖胡安娜·馬丁内斯表示,墨西哥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和減貧經驗可供墨西哥借鑒。因此,對于今年兩會,墨通社十分關注中國脫貧工作、農村發展等話題。
關鍵詞三:公共衛生
新冠疫情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國如何完善自身公共衛生體系、如何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作貢獻,也是國際社會關心的兩會議題。
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負責人、希臘學者喬治·措戈普洛斯關注中國兩會對公共衛生議題的探讨,包括提高危機預警能力、加強生物和醫藥研究、防止疫情卷土重來等。
關鍵詞四:國際合作
疫情沖擊下,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暢通,有助于盡快恢複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意願。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說,期待在今年兩會看到中國圍繞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定世界産業鍊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五:對外關系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疫情“黑天鵝”,中國的對外政策也備受矚目。
《墨西哥日報》、阿根廷《号角報》等拉美地區媒體人士表示,中國和美國是世界大國,中美關系走向對全球有着深遠影響,對毗鄰美國的拉美地區更是如此。他們非常關注兩會上關于中美關系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