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春天靜靜離去
——追憶山東援鄂醫療隊員張靜靜
作為山東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靜靜見證了湖北疫情肆虐的冬天,卻再也無法兌現和患者春天的約定——待到明年杜鵑花開,再回黃岡感受春暖花開。
從請纓馳援武漢那一刻起,張靜靜曾形容自己和同事們“決絕又有一些牽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作為山東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這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科主管護師身處除武漢外疫情最嚴重的黃岡近兩個月,親曆了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從無到有直至患者清零的全過程。
凱旋時,張靜靜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疫情肆虐的冬天,卻再也無法兌現重回黃岡感受春暖花開的諾言。
4月5日7時,在解除隔離即将與親人團聚時,張靜靜突發心髒驟停,經全力搶救無效,于4月6日18時58分去世,生命定格在33歲。
“我願做一名抗擊新冠肺炎的勇士”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湖北疫情緊迫。自願“請戰書”上,留下了張靜靜和5位同事的紅色手印和簽名,一句句“請戰”誓言令人動容:“在此危難和關鍵時刻,我們決定投入抗擊疫情最前線。我們将全力以赴、衆志成城、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用高尚的醫德、精湛過硬的技術,與千千萬萬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形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毅然奔赴一線的身後,是家人義無反顧的支持。當時正值張靜靜的丈夫在非洲塞拉利昂參加援非項目,得知妻子報名的消息後,他立刻給妻子寫來家書鼓勁,同時表示他可以提前回國,讓妻子安心工作,并再三叮囑妻子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民族大義面前,舍小家、顧大家,你诠釋着大愛無疆!遠在大洋彼岸的我雖有萬分的擔心和不舍,但更多的是為自己擁有如此大愛的妻子而自豪!”
号令急響,腳步匆匆。1月26日深夜兩點半,山東醫療隊抵達武漢,随後被分配在黃岡市。因當地缺乏防護物資,張靜靜和同事隻帶了簡單的換洗衣物,行李箱裡被防護用品塞得滿滿當當。
到達第三天,考慮到長發更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護服,張靜靜索性把一頭秀發剪成了寸頭。“現階段,在愛美的女孩們眼裡,盡快扼制疫情比秀麗的長發更重要。作出這個決定,我不後悔。”她在手記中寫道。
當時的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醫療條件十分簡陋。“我們要接管的是一個臨時醫院,從2003年之後再也沒有投入使用過,ICU也是臨時的辦公場所改建的,沒有中心供氧,沒有壓縮機,14張床位,隻有20名護士。”和張靜靜同批的同事郭丙秀在手記中這樣描述。
一切從零開始。張靜靜和同事一道,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逐漸劃分出規範的隔離區域、醫患通道,制訂規範的工作流程。
在一線奮戰過程中,張靜靜萌生了入黨的想法,并愈加堅定。她在入黨申請書中回憶:“臨出征前,父親給我講了很多共産黨員的光榮事迹。父親說,孩子,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在前線一定要以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要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為了醫務工作者的榮譽,我願做一名抗擊新冠肺炎戰場上的勇士。”張靜靜語氣堅定。
“患者豎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諒我沒忍住淚水”
曆數在黃岡的日日夜夜,張靜靜傾盡所能為患者着想,始終不曾懈怠。
臨床工作實戰中,張靜靜發現因方言差異,山東醫療隊和當地患者存在溝通障礙,她制作了護患溝通本,内含和患者交流較多的簡易問答,語言不通時,醫護人員拿出護患溝通本,患者一看便知。
有患者必須使用吸入裝置“舒利疊”,但該裝置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需要患者對吸入方法熟練掌握。以前在醫院裡,張靜靜都給患者演示,但現在身着厚厚的防護服,根本無法演示。張靜靜很快把使用吸入裝置的視頻二維碼介紹到病房,供患者掃描、學習。
在病房裡,張靜靜和同事負責的不僅有患者的治療護理,還有飲食起居。除了藥物治療,病房一角還被設為“愛心加油站”,放着水果、牛奶、紙尿褲及生活用品,張靜靜和同事希望患者可以增加營養、提高免疫,早日康複。
疫情在慢慢好轉。2月4日,張靜靜在一線堅守的第11天,好消息終于傳來,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張靜靜在手記中記錄下那一刻激動難忍的淚水:“和年幼的孩子分離,我沒哭;沒能陪父母吃上團圓飯,我沒哭;戰場上累到頸椎病複發,我沒哭;條件艱苦,沒桌子用手端着吃飯,我沒哭;一早晨抽30個患者的血,我沒哭;為卧床的患者翻身換紙尿褲,我沒哭;一天下來,臉上被口罩勒出壓痕、壓瘡,我沒哭;從隔離病房出來,全身衣服濕透,往下滴水,我沒哭……”
她接着寫道:“但是當被患者集體點贊,當患者豎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諒我沒忍住,淚流滿面;當看到患者治愈出院,與我們揮手告别,原諒我沒忍住自己的眼淚。”
在張靜靜眼中,“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患者痊愈出院”。
身處疫情一線,每天神經緊繃,張靜靜以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感動着患者,同時也收獲着來自患者的感動。
給一位50多歲的阿姨抽血時,由于血管不好找,張靜靜湊近看了又看,想盡量一次成功,避免增加阿姨的痛苦。突然,她聽到阿姨說:“孩子,别離我太近,你們這麼年輕,從山東老遠到我們黃岡來,我不想把病傳給你。”張靜靜感動之餘,為阿姨舉了不少患者病愈出院的例子,給了阿姨更多信心。
“淩晨4點,當看到你們還在,我心裡無比踏實。你們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幫我們找到歸岸的路。”一名住院時間最長的患者從剛入院時的恐懼到逐漸康複,他感激張靜靜給了自己重生的希望。
2月15日,張靜靜到黃岡的第22天,随着治愈患者日益增多,她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松,終于睡了到黃岡後最好的一覺。
這一天的手記中,她記下了一幅幅畫面:患者出院時明媚的笑臉;患者發來的太多的感謝信息;退伍軍人出院時敬的标準軍禮——這些給了張靜靜更多信心。
“我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有個女孩叫張靜靜。”不隻一位患者這樣說。
待到明年花開,盼能再回黃岡
3月21日,張靜靜和同事終于踏上歸途。此時,黃岡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這名白衣戰士真正凱旋了。
此時,張靜靜發現,再像當初來時一樣悄悄地返回已經不可能了。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已成為她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
臨行前,昔日一位患者阿姨不隻一次前來看望;在車隊去機場的路上,群衆自發送行的隊伍一次次讓人淚目。
“馬路兩旁、居民樓上無數的歡送橫幅,‘春風十裡,隻為送你’‘謝謝您為我們負重前行,謝謝您曾為黃岡拼過命’‘我未謀您面,但是記得您’,黃岡市民拿出最高的禮節歡送我們,人群中還有咿呀學語的孩童,由父親舉到頭頂,對我們說:‘齊魯大愛,銘記終生,感謝山東,感恩有你’。”張靜靜在手記中描述。
令張靜靜印象深刻的還有小學生為醫生護士叔叔阿姨畫的畫,他們希望長大後也要做這樣的人,“能把正能量帶給黃岡少年,我覺得兩個月的困難、艱苦意義非凡”。
臨行前,張靜靜和同事收到了很多煮熟的雞蛋。按照黃岡當地的風俗,雞蛋送給最親的人。“這是一群多麼可愛的人,我們對黃岡的幫助如果是滴水之恩,他們回報給我們的是湧泉之數,況且,杏林門下,救死扶傷,責無旁貸。”
張靜靜的抗疫一線手記,生動體現着這名80後年輕人的擔當:“我們紮根于這個偉大的國度,無畏一切考驗的淬煉,因為這是我們的夢想之地。哪怕荊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頂,值得我們不停腳步,值得我們咬牙堅持。”
踐行以青春護佑中華的誓言後,張靜靜卻沒有讓翹首期盼的家人等來自己的平安歸來。
張靜靜曾和患者約好,待到明年杜鵑花開,一定再回黃岡感受春暖花開。而今,距離濟南數百公裡外的那個家再也等不到一名戰士的歸來。
用生命為救援護航
——追記倒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志願者戴勝偉
戴勝偉(左)在工作中(資料照片)
3月31日是内蒙古援漢醫療隊光榮凱旋的日子,在武漢市硚口區漢江灣體育公園送行儀式現場,内蒙古醫療隊領隊張析哲哽咽了:“今天在送行的隊伍中,少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此刻,我們都懷念戴勝偉同志。”聽到這兒,在場的硚口醫療隊員和志願者全都紅了眼圈,全體與會人員一起為戴勝偉默哀、緻敬。
戴勝偉是武漢市第十七中學副校長,今年2月主動請纓加入援漢醫療隊志願服務團隊,駐守江漢北路如家酒店接待内蒙古援漢醫療隊,全程服務醫療隊衣食住行。3月30日下午3時許,戴勝偉不幸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犧牲,年僅51歲。
2月18日戴勝偉進駐賓館時,妻子在日志裡寫道:“他是我們家的頂梁柱,我真心不想讓他去,可太多的人都在為武漢好起來而付出着,我們也要盡力……他不讓我送,我隻有在窗戶那裡望着他遠去,願所有人一切安好,等你回來。”考慮到戴勝偉年齡偏大且身體狀況不太好,接到他的“請戰”申請,組織曾提醒他慎重決定,他說:“我是黨員幹部,又一直分管後勤服務,這個工作還是我合适些。”上級最終同意了。
2月初的武漢,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員都很緊缺,為了将60餘人的内蒙古醫療隊後勤保障做好,戴勝偉事無巨細,集賓館前台、服務員、保潔員、交通調度員、搬運工于一身,全天候貼身服務。
每天清晨6時,他就在賓館門口等着,生怕早餐來晚了耽誤醫生們上班。當熱騰騰的早餐在取餐台上擺放整齊後,他就在走廊上中氣十足地吆喝:“同志們,早餐到啦!”這句話就像鬧鐘一般,每天準時在樓梯口響起。回憶至此,醫療隊員薩仁托娅忍不住哽咽起來。
為保證醫院24小時救治,醫護人員分班輪換,除了早上按時發車的大客車,其他時間都要戴勝偉來調配志願服務車輛。賓館隻有3台志願服務小車,要保證醫護人員随來随走,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的手機如服務熱線一般24小時開機,微信群裡的動态不停,盡管需求各不相同,但是戴勝偉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
為做好衛生,賓館安排每天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消毒清潔作業。賓館服務人手不夠,戴勝偉就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幹。噴灑、拖掃,每級台階、每個角落都認真清理。盡管每天忙得大汗淋漓,但在消毒清潔完畢後,他絕不會忘記給醫護人員添加回賓館要使用的酒精消毒液,及時更換鞋底消毒水。
每天中午等醫護人員全部就餐完畢後,他才吃飯,這時往往都已午後1點鐘。午飯時,戴勝偉經常是一邊扒着飯菜,一邊盯着微信群動态。醫護人員什麼時間要用車,哪些人幾點下班要回來,他要确保無縫銜接、即來即走。有時車實在安排不過來了,在等車的空隙,他會跟隊員們熱情地拉拉家常,講講武漢的民俗、趣事,叮囑隊員們注意休息、保重身體。聽說戴勝偉的女兒是一名“90後”,時間長了,許多“90後”醫護人員都親切地稱他為“戴阿爸”。
3月31日,内蒙古醫療隊将踏上凱旋之路。3月30日下午3時許,當戴勝偉正在籌備歡送工作事宜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在抗疫一線戰鬥崗位上。
驚聞噩耗,内蒙古醫療隊的隊員們泣不成聲。臨行前,他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懷念這位好戰友:“淚水模糊了我們的雙眼。您用日夜付出換來了内蒙古醫療隊全體隊員由衷的尊敬,您用心血譜寫後勤服務工作的贊歌。您故去了嗎?不,您依然在我們中間。”
轉載自:共産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