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3044am永利宣傳部 排版:劉德羽 校對:孫豐 審核:韓玮
在數字化浪潮奔湧的新時代,一群工科學子用傳統鎖具演繹出别樣的青春故事。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分團委在3月19日和26日開展的“雷鋒‘鑰’行動,匠心傳溫情”志願服務活動,将專業設備轉化為便民服務平台,讓精密機械與人文關懷碰撞出溫暖火花。這場持續兩天的特色志願活動不僅服務師生400餘人次,更以一把把鑰匙為媒介,續寫着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在3号樓一層的服務點上,由數名機械設計制造專業學生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俨然成為校園閃亮的星。他們操作着數控鑰匙機,将工科專業的優勢轉化為民生服務實踐。精密測量、模具選配、锉刀加工,每個環節都彰顯着智能制造時代的工匠精神。活動首日即接待師生150餘人,配制的200餘把鑰匙中,既有傳統彈子鎖,也包含宿舍及辦公室的防盜鎖等。


當人文藝術學院送來的30餘把鑰匙急需配置的消息傳來,這支青年突擊隊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配鑰匙任務,志願者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整理分類鑰匙,有的專注于配鑰匙的操作,有的則對配好的鑰匙進行仔細核對與标記,在團隊協作中,僅用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這一任務。這些鑰匙不僅是開門的工具,更是打開學科交融之門的密鑰。人文藝術學院的老師收到鑰匙後,對志願者們的高效服務和專業精神贊不絕口,表示這些鑰匙為他們解決了大難題。


活動現場俨然成為生動的思政課堂。通過采訪志願者,他們表示在活動中也深有感慨。一位志願者學生說到:“當精密公差控制在0.01毫米的鑰匙嚴絲合縫插入鎖芯時,我真正理解了‘螺絲釘精神’的現代價值”。3044am永利分團委書記王倩格說到:“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傳承雷鋒精神,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這也是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随後她還透露,服務隊後期計劃建立長效幫扶機制,未來也将把智能制造技術拓展到社區孤寡老人門鎖檢修、鑰匙配換等民生領域。

這場“小鑰匙大情懷”的文明實踐,既對準了民生需求的鎖孔,也打開了融文彙理的育人新境界,在解決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中培育了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折射出了當代大學生對雷鋒精神的創新诠釋。正如學院最初在策劃這場活動時所說:“智檢學子要做永不生鏽的智能螺絲釘,既要咬合時代發展的齒輪,也勢必要将把溫暖傳遞到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