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校企合作特色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特色班)
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特色班)
機械電子工程(無損檢測特色班)
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共築中國制造強國夢
教育部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核心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特色班)
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特色班)
智能制造産業學院簡介
智能制造産業學院是學校依據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現代産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文件精神,與湖北省機器人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武漢金石興機器人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聯合共建的雙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産業學院。
學院以“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及武漢“965”産業集群、“光芯屏端網”世界級産業集群需求為牽引,立足“新工科”專業建設,将産業鍊、創新鍊、教育鍊有效銜接,将OBE教育理念、行業技術标準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專業與就業方向的适配度。
産業學院将發揮1(學校)+1(金石興)+N(行業聯盟)的優勢資源,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深度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适應和引領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産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創新-科技-引領-未來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智能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搶占發展機遇的制高點和主攻方向。但與此同時,支撐服務智能制造相關領域技術發展人才的緊缺也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據數據分析,到2025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預測900萬人,人才缺口預測450萬人。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的任務,就是為智能制造産業輸送“頂梁柱”式人才。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選擇智能制造相關專業,是大勢所趨!

核心專業
1.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特色班)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采用深度的校企共建模式,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面向國家戰略新興産業,培養具有機械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控制等交叉學科融合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夠勝任智能制造領域機電産品與裝備設計制造、技術開發與服務、運維管理等崗位,有持續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機械制造、電工電子、控制工程、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控機床與編程、機床電氣控制及PLC、工程測試技術、機器人編程與仿真、工業機器人集成機械綜合設計、機器人視覺應用、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智能制造裝備技術、數字孿生、MES技術、SCADA系統設計與開發等。主要實踐課程包含《機器視覺應用及課程設計》、《先進制造應用技術及課程設計》、《工廠數據采集與監控及課程設計》、《系統集成控制及課程設計》等。
2.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特色班)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采用深度的校企共建模式,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面向國家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培養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機器人相關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能夠從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與管理等工作,具備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機械制造、電工電子、控制工程、、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控機床與編程、機床電氣控制及PLC、工程測試技術、機器人編程與仿真、工業機器人電氣系統集成設計、工業機器人項目方案設計與管理、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控制設計)、機器人視覺應用、移動機器人技術、EPLAN電氣設計等。主要實踐課程包含《機器人機械系統設計基礎及課程設計》、《工業機器人機械系統應用設計及課程設計》、《自動機械應用設計及課程設計》、《工業機器人項目方案設計與管理及課程設計》等。
校企聯合培養特色
1.“2+1.5+0.5”培養模式:前2年以公共科技處、專業基礎課為主,學校主導,企業參與;1.5年為核心專業課及工程實訓課,企業主導,學校參與;最後0.5年學生參與定崗實習,通過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賦能學生;
2.專業對接企業實際需求,模塊化的教學邏輯設計,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始與企業一線核心崗位無縫對接;
3.教學實訓場地匹配真實工作環境,以動态更新的實際工程案例驅動學習,做中學,學中做;
4.企業高級工程師及項目經理現場授課提升技術能力,資深人力資源總監分享人事案例提升職業素養,技術+素養雙管齊下,打造紮實就業競争力;
5.一線企業崗位實習,實習薪資匹配實際崗位标準,與真實企業工程師“同工同酬”,在畢業前迅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未來就業起點;
6.百分百對口就業崗位,應屆生實習薪資5000-8000元,2-3年後,薪資可達8000-15000元,畢業即就業,薪資高,職業發展穩定。
學習環境(部分)



就業企業(部分)

打造高質量無損檢測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機械電子工程(無損檢測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
“無損檢測”技術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聚力市場發展需要,依托智能制造産業學院,武漢三聯特種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中科創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共建機械電子工程(無損檢測特色班)專業。 合作辦學企業介紹 |
武漢三聯特種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内最早從事特種設備第三方檢測的機構,2000年獲國家質檢總局首批授權的特種設備無損檢測專業機構14家試點單位之一,是湖北省第一家特種設備A級檢測機構,獲得“中國船級社服務供方認可證書”(CCS認證),長期服務于國家重大能源、化工及重大基礎建設項目,是國内知名的具有良好社會公信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武漢市授權“企業研究開發中心”、“一種智能射線檢測裝置”項目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為“國内領先”。在檢測技術數字化應用及智能射線檢測裝置擁有逾40餘項自主知識産權。2009年以來,三聯特種先後成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國家管網”、“中國能源”、“中國電力”及“中船重工”等大型央企的合格供方。在石油/化工裝置、長輸管道安裝及冶金、造船、水利、電力、鐵路、港口碼頭、橋梁建設及大型鋼結構等領域形成了獨特的檢測技術優勢。 |
武漢中科創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源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聲學實驗室,是國内領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無損檢測裝備制造商和定制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集研發制造、安裝調試和售後培訓于一體,擁有常規檢測設備、高端成像檢測設備及各類自動化檢測設備等多個引領中國超聲無損檢測技術發展方向的核心産品體系,各類産品多次填補國内空白,所有核心檢測産品性能指标均達到國内、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具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武漢雄鷹企業、武漢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湖北省企校聯合創新中心、CNAS實驗室等平台資質,2018年企業品牌被湖北省推薦為“湖北名牌”。公司具有完備的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近百項,并且一直緻力于标準工作,積極支持和參與标準相關的各項活動和會議,主持/參與國家标準、行業标準等50餘項。公司還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湖北省專利金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湖北省技術發明獎等多個獎項。 |

|

|
無損檢測人才市場需求
|
|
|
|
|
|
科研院所 |
電力能源 |
石油化工 |
壓力容器 |
軌道交通 |
汽車制造 |
機械電子工程(無損檢測特色班)(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電子、控制等學科基礎知識以及無損檢測技術相關專業知識,有較強學習能力及良好職業素養的工科畢業生。畢業生作為工業檢測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獨立完成工業檢測領域的檢測任務并正确評定檢測結果的能力,能在不破壞或不影響設備或系統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聲、光、電、磁等特性完成檢測與評價。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電工學、模拟與數字電子技術、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傳感器原理、材料加工工藝、聲光磁基礎、射線檢測及實訓、聲學檢測及實訓、電磁檢測及實訓、滲透檢測及實訓、無損檢測儀器、無損檢測标準等。
專業共建 聚力市場
1、校企雙方聯合制定培養方案,結合市場需求設置“學以緻用”的專業課程。實現專業基礎與實踐技能并重,将特種設備無損檢測資質的培訓與考核納入培養方案,并在畢業前取得不少于2種檢測方法的特種設備無損檢測資格證,最大限度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競争力。
2、在學校學曆教育管理平台基礎上,推進“2+1.5+0.5”教學模式,實現“三雙培養”(雙師資、雙課堂、雙基地),完美結合“學曆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3、“三聯特種”與“中科創新”為該專業派駐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工程師及檢測裝備研發人員參與專業課程教學和實驗課程輔導,從特種設備檢測和檢測裝備技術研發等方面培養“适銷對路”的行業合格人才。
4、建立以三聯特種與中科創新為核心的國内多家實習基地,選擇适宜于第三方檢測應用、裝備技術研發和質量監督管理行業的畢業設計課題,通過畢業實習,提升學生将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
5、緊扣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行業發展變化,把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實踐課程設計,實現培養目标和市場需求的完美結合。
技能突出 保障就業
本專業通過校企合作,以行業為依托,畢業生行業技能突出,可高質量對口就業。畢業生中既可選擇在“三聯特種”和“中科創新”就業,雙向選擇,也可按自身意願推薦至其他無損檢測機構或政府事業單位就業,如湖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直屬分院、洛陽中油檢測工程有限公司、安徽三興檢測有限公司等單位。畢業生就業後即能達10000-12000元的月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