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10周年。《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綱要》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樹立了光輝典範”。“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在國家安全領域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曆史上第一個被确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偉大創造。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從新時代中國的實際出發,立牢了“結合”的客觀基點
客觀基點是理論創新的根本依據和立論基礎,是理論體系建構的邏輯起點和基本出發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理論都不可能超越時空和曆史階段而存在,都是人類一定曆史階段的認識成果,都要受到當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發展水平的制約,都是立足于這些時代條件的實踐的反映。恩格斯指出:“我們隻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習主席明确把“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具體到總體國家安全觀創立和發展而言的客觀基點,就是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實踐面臨的具體國情。正是立足這一基點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總體國家安全觀應運而生,彰顯了我們黨推進“兩個結合”的強大威力。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階段,面臨難得的機遇,具有根本政治保證、堅實物質支撐、強大精神力量、牢固群衆基礎。同時,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綜合國力競争深刻複雜演變,不穩定、不确定、難預料的因素不斷增加,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個“大變局”也是一個“大亂局”。在這個大變局下,我國國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内外因素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人民群衆安全需求更趨強烈更加多元,對國家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推動國家安全鬥争手段、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提出許多新挑戰新問題。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解決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築牢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安全屏障,任務艱巨繁重。在新的客觀基點面前,如果我們黨不能堅持系統觀念,提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難以适應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對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解決維護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當代中國安全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結合起來,創造性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瞻望未來,“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仍處于浩蕩進行之時,“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仍處于突破上行之際,來自外部的各種圍堵、打壓、搗亂、遏制活動也不會停止,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形勢還将不斷發展變化,我們黨推進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客觀基點也将繼續呈現出新的特點。我們要始終堅持從不斷變化着的客觀實際出發,靈動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的基本原理,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的精神營養,使總體國家安全觀随着時代的演變躍遷而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注重回答重大時代課題,錨定了“結合”的創新靶标
立足客觀基點推進理論創新,關鍵是要把握好、回答好重大時代課題。緊扣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才能實質性推進理論創新、引領事業發展。否則,如果回避重大時代課題,再好的理論之“矢”也是脫靶之箭,失去本應有的實踐指導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如何保衛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領導人民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勝利進行了保衛祖國邊疆的鬥争,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恢複了我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新中國的安全得到了有力鞏固。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如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安全環境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深耕國家安全領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有力應劇變、平風波、穩邊疆、戰洪水、防疫情、抗地震、化危機,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推動海峽兩岸關系打開新局面,保持了社會大局長期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緊緊圍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何既解決好大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共性安全問題,同時又處理好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鍵階段面臨的特殊安全問題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寓我們黨維護國家安全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于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深邃戰略思考之中,寓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不懈探索之中,使創立發展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呈現出“關鍵是‘總體’”的理論特征。關鍵是“總體”,在理念上體現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強調的“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态、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而且将随着社會發展不斷動态調整。關鍵是“總體”,在思維上體現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強調的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系統思維和方法,要求加強科學統籌,做到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開放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着力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關鍵是“總體”,在實踐上體現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強調的國家安全要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環節。關鍵是“總體”,在組織領導上體現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強調的打總體戰,要求形成彙聚黨政軍民學各戰線各方面各層級的強大合力,全社會全政府全手段應對重大國家安全風險挑戰。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是‘總體’”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和實踐部署,指引我們有力破解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時代課題,使總體國家安全觀名實相符、體用貫通。馬克思曾指出:“曆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别的方法。”新征程上,如何既解決好大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共性安全問題,同時又處理好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鍵階段面臨的特殊安全問題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還将呈現出新的問題内容及其表現形式。我們要始終錨定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科學應對新征程上的新情況新問題,使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是‘總體’”的特征更加鮮明,交出的時代答卷更為完善。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注重發現、揭示和運用新的規律,彰顯了“結合”的“化學反應”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比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憂患意識與馬克思主義者“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的思想認識相通,“民惟邦本,本固邦甯”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者“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相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和文化”與馬克思主義者“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相合。以彼此契合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結合”,本身就是創新,這種創新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習主席以深邃政治智慧、非凡鬥争藝術、傑出領導才能,創立和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我們黨的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家安全理論,标志着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基本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和實生物,生生不息。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我們黨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十個堅持”: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堅持把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加強國家安全幹部隊伍建設。這“十個堅持”,生動彰顯了“結合”的“化學反應”帶來的創新成果,凝結着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寶貴經驗,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拓展、升華。從中我們可以深刻透視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發展和安全、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維穩和維權、秩序和活力等重大關系作出的創造性闡發,也能從中精深領悟我們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打人民戰争、總體戰的策略方法,從而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金鑰匙。可以說,正因為堅持和運用“兩個結合”,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作出了重大曆史性貢獻,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實現分散到集中、遲緩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的曆史性變革作出了重大指導性貢獻。新征程上,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當代中國安全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相結合,必然還會産生新的“化學反應”,揭示和反映更多維護國家安全的新規律,創造出更多指導國家安全實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必須繼續堅持和深化“兩個結合”,大力推進國家安全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讓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鬥争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讓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