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後的天氣特點。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氣候特點
梅雨季節: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彙,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緻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高溫: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由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日變短,黑夜逐日變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内,氣溫将繼續升高。
暴雨: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遊、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的生命财産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起居養生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可吃些苦味食物,有助于削減心火,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等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運動,如出汗過多,可适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湯,天一熱人也容易煩躁,要保持平和,注意調養自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