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幹支曆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是炎熱的意恩,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氣候現象
“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
溫風至是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有熱浪。蟒摔居宇是指小暑五日後,由于炎熱,蜂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鷹始鸷是指,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的習俗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此外,在農曆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據說此日晾曬後,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在過去,中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起居養生
小暑時節炎熱,人體消耗大,所謂“無病三分虛”,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征象,所以此時強調解熱防暑,補充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