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未,太陽黃經為120°,于公曆7月22日—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征:高溫酷熱、雷暴、台風頻繁。

氣象變化特點:
大暑時節,正值中伏前後,天氣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此時也正逢雨熱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顯增多。農家在這個時期既要時刻注意暴雨侵襲,預防洪澇災害的發生,又要做好抗旱保收的田間準備工作。
物候現象特點:
每到大暑時節,由于氣溫偏高又有雨水,細菌容易滋生,許多枯死的植物潮濕腐化,到了夜晚,經常可以看到螢火蟲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尋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溫潮濕,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三候是說在這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天空中随時都會形成雨水落下。
農事活動特點:
“大暑”前後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間,農作物生長也最快。早稻進入收獲期,棉花進入花鈴期,大豆正值開花結莢。大暑雖然很熱,但地裡的莊稼不等人。對中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一年中最緊張、頂烈日戰高溫的“雙搶”已拉開序幕。俗話說:“早稻搶日,晚稻搶時”“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适時收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确保豐産豐收,而且為雙晚稻争取足夠的生長期。
起居養生:
夏季入睡時間應以晚些為宜,此時一天的暑熱時期已過,晚上較為清涼,容易入睡。大暑時節,腸胃的消化功能較為薄弱,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可多吃肥膩、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鮮果蔬外,還可适當多食用些清熱、健脾、利濕、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蓮子、百合、薏苡仁等,荷葉、冬瓜、西瓜、綠豆等是不錯的消暑選擇,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